據市場研究機構Insider Intelligence數據顯示,2022年全球64%的消費者直接從品牌方購買商品,較2019年提高了15%,并預測2024年美國DTC電子商務的銷售額將達近2130億美元,占所有電子商務銷售額的16.6%,增長超兩位數。
由此可見,DTC模式的品牌出海仍處于市場上升期。
來源:Insider Intelligence
但2022年,受全球宏觀經濟的影響,DTC品牌的利潤空間被原料、渠道、平臺等各方擠壓,品牌方一邊深耕存量,另一邊苦尋增量,通過研發、運營、服務高效協同,提升全渠道的購物體驗,來維護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。
2023年,在DTC品牌出海進入激烈廝殺的大航海時代,行業還有哪些確定性趨勢?下面就請一睹為快~
1.多元化,規模擴張加劇市場細分
從最開始的商品代加工,中國企業已經走到了“品牌出海”的階段,生產成本低、供應鏈完善、電商和社媒平臺初期紅利都在逐步消失。
目前,DTC出海的品類主要覆蓋服裝鞋帽、數碼3C、美妝個護、智能家電、家居廚房、寵物用品、運動戶外等十余個類目,每一個類目下都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中國品牌在競爭。
而隨著TikTok Shop、Temu、速賣通等玩家的入局,平臺與品牌方之間的競爭也在加劇,這塊大蛋糕還夠分嗎?
來源:億邦智庫
要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,很多企業開始另辟蹊徑,集中開發有穩定市場需求、且相對冷門的細分領域,比如元氣森林的0糖飲品,BloomChic的大碼女裝等。
品牌一定要懂得深挖目標用戶,及其使用場景、購買場景,將自家的產品通過微創新做出一個真正的細分市場,這樣才能建立一定的先發優勢和規模優勢,與其他品牌形成差異化競爭,才有可能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獨角獸。
圖源:BloomChic官網
2.品牌化,從流量獲客到復購增長
完善的供應鏈和超強的物流能力是中國品牌出海“廝殺”的基石,但決定品牌經營上限的則是營銷力和品牌力。二者也是如今DTC品牌出海的破局點。
不僅入局的品牌數量爆發增長,獨立站、社媒電商、二手電商、達人帶貨、直播等多元模式也在興起,消費者有了更多新的選擇。
搭建獨立站僅僅只是品牌DTC的第一步,緊接著就是引流獲客。由于2020年后受疫情影響,大部分海外本土品牌也把營銷重心轉到線上,流量價格水漲船高,效果也越來越不明顯。
獲客成本上升,簡單粗暴靠買流量賺差價的模式已不復存在,品牌必須及時調整營銷策略,提升全渠道全觸點的用戶體驗,盡可能增加與消費者之間的粘性,才有可能從在市場占領一席之地。
消費者售前到售后環節核心關注點
但無論整體行業趨勢如何變化,最終還是要回歸消費者的本質需求,“如何讓消費者愛上你的品牌”,是品牌方要保持思考的終極問題。
3.本土化,把用戶需求洞察到極致
DTC出海品牌的核心競爭力,一定是基于對本地用戶需求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洞察,用他們追求的產品、喜歡的營銷方式、貼心的服務去吸引他們。簡單來講,品牌本土化主要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:
產品本土化
所謂產品即營銷,品牌需要深入了解目標市場國家的文化背景、風俗習慣,當地人的購買習慣、消費偏好等,一次次聆聽用戶的聲音,進而推出適合當地用戶的本土化產品。這不僅是產品價值的體現,也是與用戶情感的鏈接。
營銷本土化
DTC品牌營銷更要迎合用戶,設置多語言站點、選擇本土模特、達人都是基本操作,一些地域性的社交媒體、網絡熱梗也是品牌方需要關注的,再配合目標國家節日慶典制定本土化營銷方案,才能更好地提高品牌接納度和認知度。
服務本土化
好的服務體現在細節之中,滲透到用戶消費旅程的每一個環節,在每一個環節,用戶喜歡什么樣的服務,可能會需要什么樣的服務,都在考驗品牌方對用戶的洞察是否細致入微。比如,日本人喜歡積分,南非在支付時喜歡用支票、信用卡,歐美地區用戶期望品牌提供免費送貨上門服務……
圖源網絡
歸根到底,我們要知道用戶喜歡什么、想要什么,才能有針對性地去研發產品、制定營銷策略和提升服務質量。那么,如何真正了解用戶呢?
用戶的真實想法在我們的店鋪和商品評價里、在社交平臺的帖子里,在達人視頻的評論里,在和客服人員的聊天記錄里……
把這些所有的聲音聚合到一起,再進行多維度分析,就能提煉出有價值的信息,去指導品牌進行科學決策。
品牌出海全渠道全觸點客戶體驗數據源
如何迅速、及時、跨平臺獲取這些數據?如何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?如何有效開展海外營銷?我們需要借助一些工具。
下一篇我將與大家分享出海品牌必不可少的SaaS工具,點個關注,馬上更新~
和數闊云聽體驗專家一起開啟客戶體驗管理之旅!
申請試用